English

俯首甘为孺子牛

1998-06-2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

乍见郑炎甫,哪有首府机关干部的模样?酷似塔里木乡间的农民:敦实的个儿,身穿一件布短衫,剃光的秃头上顶着草帽,粗糙的手上青筋突露,褐色的脸庞上刻着深深的皱纹,眉里眼中蓄满乡间的风尘……

在新疆核桃产区的乡间农户,知道郑炎甫的名字的人很少,但只要提起“牙阿克卡德尔”(意谓核桃干部),几乎是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乡亲们坐在树冠蓊郁的核桃树下,每人都能讲出一嘟噜关于他的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
牙阿克卡德尔,真心实意地帮咱脱贫致富,咱打心眼里敬佩,多一个这样子的共产党的干部,老百姓就多一份福气——维吾尔族农民的话

郑炎甫的人生与核桃结下不解之缘,源于一次心灵的沉重撞击。刚来新疆工作时,他在乡间看到,许多农户一年到头吃的是包谷馕,穿的是破衣衫,十来岁的娃娃还裸露着身子,光着脚丫,瑟缩在寒风中,而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核桃树,这可是集油料、药物、木材于一身的“宝树”呀!

怎能让老百姓守着“宝树”过苦日子?郑炎甫暗下决心,让核桃成为农民致富的“摇钱树”!从此,他舍弃优裕的城市生活,一头扎进乡村,起早贪黑,出入乡村果园,寻访农家宅院,穷究角角落落,历时七载,徒步万里,大海捞针般从200多万棵混杂核桃树中精选出181棵优良单株。接着他又在阿克苏实验林场开始优树汇集和嫁接,春种苗,夏嫁接,秋选种,含辛茹苦,屡败屡战,越过道道难关,到1985年,终于选育成功了“新光”、“新丰”、“新露”等11个优良品种。使核桃挂果期提前了8年,株产由2公斤提高到20至40公斤,而且优级商品率极高。

在优良品种的嫁接时,当地农民却满脸疑惑:好端端的一棵树,让齐茬茬砍了头,还能活?“嫁”上几个枝,就能多结果结好果?郑炎甫苦口婆心,作出损失保赔承诺,总算在和田县签约30亩核桃园作为推广示范林,完成了275棵树的改优嫁接,当年成活率达到98%,翌年金秋便硕果满枝了。崇尚“眼见为实”的农民,这下信服了,纷纷前来拜师学艺。郑炎甫便义务举办起技术培训班,先后培训320多人,将嫁接技术传播到天山南北的千家万户。

截至目前,核桃良种已推广到8万亩,实现了亩均产值1000元以上的目标。发了“核桃财”的维吾尔族农民说,遇着“牙阿克卡德尔”这样子的共产党干部,是福气!他传授给我们的致富技术,是用不完的财富。

咱还图啥?当干部的,多为老百姓做点好事,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,这苦里也就有甜了——郑炎甫的话

今年59岁的郑炎甫,原籍是江苏海安,1982年入党,从17岁来新疆,算起来有42个年头了。几十年来,他像只候鸟,开春前,就收拾行李“飞”到农村,行程万里,历经21个经济林生产重点县,一去就是300天左右,直到入了冬才迟迟“飞”回在首府的家。

每次下乡,郑炎甫行李卷一扔,就直奔核桃林。在果园里,郑炎甫汗水浸湿的衣衫上时常是泥一道土一道的,辨不出颜色,整个人像从灰土堆里扒出来一样。1989年初夏,郑炎甫在和田营造核桃丰产田,因劳累过度而急火攻心,牙齿痛胀,眼睛血红灼疼。加上天气骤热,他虚汗淋漓,恶心眩晕,在地上几欲昏倒。农民们劝他休息治病,他挂念着未嫁接完的树木,说啥不愿离开现场。在场的人们只得抱来毛毯,硬逼着他躺在树下休息。郑炎甫人虽卧着,可口不闲着,不时指点嫁接,讲解操作。去偏远山乡,有时连毛驴车也坐不上,他只得踩着没踝的尘土徒步赶路,一天行程几十公里。沿途又少人烟,只得钻进八面透风的驴棚、驼圈过夜。

在沙漠边缘的乡村林场,连个食堂也没有。郑炎甫就自己四处拣柴禾,烟熏火燎地烧饭。饭也很简单,常是搅点面疙瘩,放几片菜,难得见到油腥。有时一天只吃一顿,更多的时候是用热水泡干馕吃。每次从乡下归来,妻子见他又黑又瘦,整个儿像变了个人,心疼地直流眼泪。他对妻子说:“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,让他们说咱共产党的好,这苦里也就有甜了”。

对手中的这点权,老郑总是怕用偏了,不断地给自己提个醒:千万不能给党的形象抹黑——妻子许坚的话

对名与利,郑炎甫看得很轻很淡。他精心培育出的优良品种,如果卖专利的话,会成为百万富翁,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索取任何好处。农民们看得最清楚,有的科研人员下乡,只搜集一些数据资料,抓够自己能写论文、评职称的“资本”拔腿就走,而郑炎甫就不这样。农民兄弟感慨地说,像老郑这样不计名利的干部少见。

不少农民兄弟提议,要给郑炎甫“干部廉洁奉公奖”。在基层林场,郑炎甫从不沾集体的半点便宜,吃林场里自种的蔬菜,一斤半斤的,他都算清楚付钱。有一次,和田的年轻干部热杰甫,见郑炎甫一连几天吃干馕喝凉水,人虚脱得走路直打晃,实在看不下去,就买来几个羊肉烤包子。郑炎甫说啥也不吃,还批评他下乡不该搞“特殊”。郑炎甫带出的“徒弟”,好多都致了富,便想着法儿请他吃顿饭,每次他都婉言谢绝。每年核桃收获的季节,都有各地的农民带上刚落枝的新核桃,让“牙阿克卡德尔”尝鲜,因难以推脱,他总是如数付款。他常对妻子许坚说:“咱要时常给自己提个醒,千万不能给党的形象抹黑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